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一部手机的战“疫”日记
关洁 龙头新闻记者 霍营
“滴……”我是一部手机,2月12日,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沉睡了许久的我从一处陌生的地方醒来。这是我沉睡后的第一次启动,我看了看周边,这里像一个实验室,摆满了各种白色的机器。一个身穿蓝白色防护服,头戴绿色护目镜,浑身全部包裹起来的人,将我贴近他的口罩说:“所有设备已正常运行,随时可以开展工作”。
“好。你们辛苦了。我们新冠重症救治中心检验人和新冠病毒的战斗打响了。”随着微信一条条的讯息,我知道了,这天,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检验科开始运行。我将和这里的“白衣战士”——检验人一起战斗。他们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一群人。而我负责为他们对外联络,传输数据和文件,有时还要做战地记者,为他们拍照。一起奋战的日子里,我也通过战“疫”日记记录了他们和病毒的每一次较量。
第一次进到实验室,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可这种新鲜感很快就被繁忙的工作冲淡了。当引进新机器新项目,我录制视频、传输文件,指导战友们如何使用新机器;当仪器出现故障,我忙着联系工程师,指导老师维修机器;当网络不传输时我拍照留存各种数据......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淋巴细胞亚群、降钙素原、凝血等等,经我传输的这些数据代表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月23日,二月初一
这几天外面一直在下雪。实验室里的气氛很紧张,有几位患者的检验结果变得很危急,我能感受到我战友们心情的沉重。他们拿起我快速地编辑着数据,我能透过三层手套感受到他们因为紧张而快速跳动的脉搏和出汗的双手。
无论天气好坏,无论黑夜还是黎明,我的战友们都会准时进入实验室,在黑夜与白昼之间交替,在机器的嗡鸣声中穿梭。我只能静静地看着他们,保持着待机状态,随时准备传递重要的讯息。真希望他们能坐下歇一歇,用我看看网站,可他们仿佛忘了我还有这功能一样,面罩上永远映照的都是在变化的数值……
听说外面的雪停了,我想,是战友们火热的心温暖了这个初春。
3月12日,植树节
我已经醒来了一个月。
天空晴朗了起来,而实验室里也终于听到了好消息,有五位患者的病情好转,由ICU转出到隔离病房观察。借着窗外明媚的阳光,我看到了护目镜下战友们笑成月牙般美丽的眼睛,感受到他们的喜悦。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为大家准备了蛋糕,等你们出来。”我从讯息里得知,战友们的大家长,关秀茹主任为大家准备了“满月蛋糕”,为了庆祝实验室运行一个月也为了我们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原来我的“生日”这么的特别。他们会在交班后去品尝甜美,走之前,他们为我放了一首歌:“草原上最美的花,火红的萨日朗……”
慢慢地,实验室里的气氛开始变得轻松了起来,我的工作相对少了一些,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我的战友。这一天,有一个女孩画了一幅画,上面写着瓜瓜加油,原来瓜瓜是她养的一只猫,我为她拍了一张照片,我想将她的爱心和乐观永远定格在这张照片里。她说回家后会把瓜瓜的照片发给我,而在这时我才想起,作为一名特殊的抗疫战士,我可能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生活了,我会守护在新冠重症救治中心直到最后一位患者康复出院,而我也将完成我的使命。
3月18日,二月二十五
我收到了战友们分享的一条好消息:最后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转出ICU,四名治愈者解除医学观察,回归正常生活。我为他们感到高兴,也为我和战友们曾经的努力感到欣慰。
疫情即将结束,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也许不复存在,也许我会一直沉睡下去,也许我将不知去处,也许我的主人会因为我在重症中心的表现,而把我作为纪念,永久地陪伴在她的身旁。
不管结局如何,我为我曾是一名“抗疫战士”、为我曾和检验科的战友们一同奋斗过而感到不虚此生!我会将他们的名字永远刻在我的内存上:董娟、郭大文、苏适、宋彦海、宋桓宇、邢银婷、郑羽羚、关洁、俞晓晨、刘倩、方想、姜波涛、张冬伟、金英玉、白晶玲、李大恒、李群圣,我要感谢赋予我这一特殊使命的主人沈璆玲和给予我正式身份的关秀茹主任。
网上都说,这里的春天,满城的丁香花很美。希望那时,我的战友们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着丁香花幸福的味道,感受着人间的平静和美好。